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家电品牌 家电品牌

砸冰箱的是哪个人_砸冰箱的故事发生在哪个集团_1

ysl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砸冰箱的是哪个人_砸冰箱的故事发生在哪个集团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砸冰箱的是哪个人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海尔电器公司最初是做什

砸冰箱的是哪个人_砸冰箱的故事发生在哪个集团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砸冰箱的是哪个人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海尔电器公司最初是做什么的?

2.1.海尔里的基层人是怎么感受海尔文化的 2.企业文化怎么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使做到公司地面上一张纸屑都没

3.**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精选5篇

4.锤子手机的创始人是怎么火的

5.为什么现在总听到华为和格力,小时候的海尔干什么去了?

砸冰箱的是哪个人_砸冰箱的故事发生在哪个集团

海尔电器公司最初是做什么的?

       海尔最初是做冰箱的,靠冰箱起家。

       1984年海尔品牌创立于青岛。

       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 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

扩展资料: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得海尔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通过对互联网模式的探索,海尔集团实现了稳步增长。

       2016年海尔全球营业额预计实现2016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实现203亿元,同比增长12.8%,利润增速是收入增速1.8倍。海尔近十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6.1%,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0.6%。利润复合增长是收入复合增长的5倍。

       互联网交易产生交易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73%,包含海尔产品也包括社会化的B2B、B2C业务。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6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6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

       这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官网-品牌历程

       百度百科-海尔

1.海尔里的基层人是怎么感受海尔文化的 2.企业文化怎么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使做到公司地面上一张纸屑都没

       2001年以来,困扰中国企业界已久的接班人问题越来越多的显现在世人面前,长虹少帅赵勇的辞职显然使原先对其寄予厚望的人们大跌眼镜;联想的杨元庆与郭为纠缠不清的“独幕剧”也似乎远没有演完;而方正王选之后的领路人到底是谁,现在也是众说纷纭。这个时候,我们关注柴永森,这个一向远离媒体的、中国最大家电企业的“少帅”,更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跟记者交换的名片上,柴永森标明的唯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职位是“常务副总裁”,在海尔集团的高层中,从行政级别上来看,柴永森应该名列第三,其前是CEO张瑞敏(2000年6月份由总裁改任,在海尔现在人称“张首席”)、总裁杨绵绵;如果按集团董事局排序来看,柴则应该名列第五,在他前面的是武克松等两位元老。

       张瑞敏与共和国同龄,与其他企业巨头相比,海尔从来没有把柴当作接班人来正式向公众推介---张瑞敏比较起来也更年轻一些。然而,一切又似乎非常明了,柴永森正在稳步向着海尔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位置前进,他年轻、有资历、有能力,现在掌管着海尔最风光、最有前景也是最寄予厚望的海外业务和IT业务。

       1980年,柴永森从青岛平度一中考上大学,和海尔的其他高层一样,柴永森是山东人。

       或许,当柴永森正式进入公众视线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接班人问题在海尔已经不是问题---这符合海尔一贯的喜欢令人惊讶的作风。 如果把柴亚永森正式当作接班人来看的话,记者发现他和现在设有“CEO”职位的其他企业青年***有所不同,或者说至少是在记者的想象中不同,柴没有在海外留学、不是博士、没上过MBA、没有过任何辉煌的天马行空般的经历。

       柴永森1984年就来到海尔(当时叫青岛电冰箱总厂),此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而海尔,创业的开始也是在1984年。

       在接触柴之前,记者曾经想到他应该在海尔呆了不少年,但居然有17年这么久,依旧使人惊讶。

       柴永森来海尔的时候仅仅21岁而已,1984年,他从上海理工大学(当时叫上海机械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从开发引进办的一个科员开始,在海尔的发展中逐渐成长,直到1999年7月,担任海尔集团副总裁兼海外推进本部本部长。

       柴永森见证和参与了海尔成长的整个过程,自己也逐渐发展起来,在他身上,可以用海尔的一句广告词来形容:“越来越高”。

       来海尔不久,柴永森就经历了海尔历史上有雕刻性意义的那一幕:砸冰箱。

       柴永森说:“当时有客户反映我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我们清查了库存产品,发现了76台有问题的冰箱,最后让制作它的人亲手砸掉它。”

       柴永森当时在开发引进科,没有亲手参加过砸冰箱。但象很多其它海尔员工一样,他觉得把冰箱砸掉可惜,当时,一台冰箱一千多元,顶他几年的工资。他动过把冰箱当作残次品买回家的念头:“大家都想,砸掉的话,真不如让职工买回家。”但张瑞敏还是指挥人把冰箱砸了。

       “当时砸冰箱的人几乎都掉泪了!”这一幕,给柴永森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回忆,“这一下砸醒了我们的质量意识,现在在市场上一提到海尔冰箱,大家都认为是高质量的产品。”

       此后的十几年间,柴从一个科员一路成长起来,用他一位同事的话说,是:“他的勤恳与踏实使他在众多优秀青年中脱颖而出。”

       1995年,32岁的柴永森接手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任总经理;1997年,接手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1999年,就任海外推进本部本部长;2000年,被任命为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

       2001年春天在海尔总部的一次午宴上,柴永森与记者聊天,不由得把他用的海尔的手机向记者推荐,从功能到字幕到待机时间一一细说---手机业务是柴亲自的领军的业务之一。说着说着,他突然之间,拿起手机向地板上重重地一摔,这个动作使几乎用餐的所有人瞠目结舌,柴不慌不忙地捡起手机,展示给记者看:“看,摔了都没问题,别的厂家怎么说我们不管,海尔的手机是唯一供不应求的国产手机。”

       从“砸电冰箱”到“摔手机”,十七年,柴永森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的科员成长为一个中国最大家电企业的副总裁,柴永森与张瑞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个山东人一个砸的是冰箱,一个摔的是手机,所摔对象的不同,也折射着时代的前进。 海尔有一个引以为豪的、被写进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BA教材的“激活休克鱼”案例,他的执行者就是柴永森。 1995年,海尔集团兼并了原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柴永森和其他两人被派去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柴担任党委书记及总经理。在此之前,柴永森已经是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远,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事关重大。

       柴永森意识到这对他是个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据说他回忆在出发以前,张瑞敏曾经告诫说:“到红星去除了你们三个人以外,不会再给你们其他有形资产,不是集团没有钱,是因为红星原来既不缺钱,也不缺设备!”

       柴永森所理解的“吃休克鱼”的理论则是:“中国的企业兼并不象外国,活鱼不让吃,死鱼吃了要坏肚子,而对于这种硬件不错,但因为观念、管理方面的原因而陷入困境的企业正是我们可以吃又能吃得到的‘休克鱼’”。

       柴永森想到了利用海尔的文化和管理。

       吃“休克鱼”的具体过程在媒体报道中已经数不胜数,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柴永森去的第二个月,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第六个月,盈利150多万元;1996年,兼并后的第一个春节,原红星员工补发了工资,报销了拖欠多年的医药费,并在这一年,柴永森开创的海尔洗衣机业务夺取了同行业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出口量达到全国第一。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柴永森都创造了一个奇迹,即使外界现在对海尔的业务提出某些质疑的话,柴当年创造的成就依旧使人无话可说。对红星的成功兼并是柴永森真正在可一写上一笔的第一步,如果搜索互联网的话,这也是在网上能找到的关于柴的最早的消息。

       柴永森说:“在改造红星的过程中,我的个人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对海尔精神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1997年3月,前“休克鱼”海尔洗衣机厂在前来要求兼并的6家企业中,选择了已经停产两年的广东爱德洗衣机厂。用兼并后的红星公司再去兼并一个洗衣机厂,柴永森再次出马。

       柴永森讲述了一个可说经典的对话片段:

       当时,张瑞敏总裁问顺德桂洲镇领导:“依你之见,恢复生产要多久?”

       “9个月”,那位领导看着停产近两年的生产线,以“深圳速度”来推算。

       我当时对张总裁和那位领导说:“在两个月内完成这一目标。”第42天,顺德海尔第一台洗衣机缓缓流下了生产线。

       记者听了柴永森的讲述,第一个想到的是《三国》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片断,柴对张瑞敏承诺的时候有关羽“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的自信,而当柴讲到第42天,洗衣机流下生产线时,也给人以“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的豪气。

       而顺德人的惊叹是:“柴永森不喝煲汤也能顶得住,厉害。”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尔”是首先以生产洗衣机闻名于世的,而并不是电冰箱。目前海尔的洗衣机已经拥有12大系列100多个规格的产品,是中国也是世界惟一可同时生产欧美亚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而这些成绩全部都指向一个人,那就是柴永森。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精选5篇

       进入企业的员工,要把其文化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融合,从内心里去接受。 任何企业要走品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质量就永远是生存之本。所以海尔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而海尔的全面质量管理,推广的不是数理统计方法,而是提倡“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干出来的”,从转变员工的质量观念入手,实现品牌经营。张瑞敏1985年‘砸冰箱’就是一个员工感受企业文化的例子,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市场,求的生存。

        通过员工培训,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及各领导层的认真贯彻,可以将企业文化落实到每个员工o身上。

锤子手机的创始人是怎么火的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尔集团在其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由青岛的一个小冰箱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张瑞敏先生在国内冰箱生产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地选择了走出去,到德国去引进其先进的生产线,而其间他们又克服了资金不足以及德国人对其工人素质地检验,最终成功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作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电器,自然是供不应求。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民族工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来讲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而张瑞敏的海尔在这时,更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抢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先机。**中,张瑞敏说“搞企业哪有不冒风险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窝蜂上来了,机会就没了”。也正是早在海尔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这种洞悉时代趋势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带着对当初德国企业质量要求的承诺,张瑞明在海尔冰箱供不应求的利好局面下,由于对工人在生产细节上的不严谨的不满,他一怒之下带领工人将60多台略带瑕疵的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并焚烧。他说,从今以后,海尔生产的产品没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废品之分。对于质量的要求,从此深入了每个海尔员工的意识当中。在打造出质量第一的这一企业文化后,张瑞敏继而开始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抵制着外资的巨大诱惑,坚持着资产的本土化。而这其中也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资本市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海尔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有了证券市场,从而在政府的帮助下,海尔成功上市,并融得资金5000万,有效的解决了其资金问题,帮助海尔建立了科技园,为海尔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随着海尔科技园的建立,科技、人才、产业三者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海尔强调的高效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的企业想要立足于世界,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样重要,张瑞敏在意识到中国如果加入wto,他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残酷性之后,果断将海尔挺进了欧洲市场,并且采用的先难后易的营销策略,先对法国这个最难进入的市场进行了公关,并且我们看到,张在企业用人上,敢用新人,重用新人,这一点使海尔显得年轻有活力,也是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海尔快速稳健的发展中,而张始终能作出正确和顺应时势的应对,并在一次次磨砺中是海尔不断壮大,最终使海尔从一个小冰箱厂成为了世界家电界的知名品牌,并获得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同,这无疑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骄傲。

        作为CEO张瑞敏能洞悉时势,把握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利用国内良好的政策氛围迅速崛起,以国家民族复兴为己任,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不贪图一时的私利,努力发展壮大自己。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张瑞敏果断的决策力,敏锐的洞察力,优秀的管理才能,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们同时也看到,张的这些才能有很多也是来源于他不断的学习。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既要以国家民族复兴为己任,又要努力学好知识,只有这样,将来进入社会才能大有可为。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今天下午同学们聚在二教室看了一场**《首席执行官》。班主任之所以选择这部**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就是因为这部**属于励志类的,看完之后会让同学们有所感悟。对于职业和责任,会有更深的认识。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

        其中有一段砸冰箱的影片,让同学们感触颇深。是这样的,在市场的巨大压力下,上级要求凌敏(张瑞敏在**里的化名)加大产量;习惯于小农生产的员工们,也对严格的质量标准不以为然。尽管凌敏坚持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仓库里还是出现了七十六台不合格品。这些产品不是这儿划了一道,就是那儿少颗螺丝钉,都是小问题,但是却让产品成为三等品,甚至是次品。凌敏被激怒了,(www.lz13.cn)他毅然将这些冰箱全部砸毁,那一刻,同学们都感觉出责任的重要性,哪怕是在一个小小的岗位上也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怠慢。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名叫《首席执行官》。

        在首席执行官凌敏的引领下,海尔集团经过十七年的努力,以每年递增78%的发展速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

        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海尔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9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77976个。

        看了这部**,我十分受教育,凌敏不怕任何困难,不断做出努力,从没有停止过。把海尔集团变成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这是很困难的,可是他居然冲过了一座又一座的“火焰山”。海尔集团从不跟在外国人的后面走,而是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企业,把外国人甩在后面,才把海尔建的那么好。

        联想到我自己,我现在还有在学习上马虎、粗心等毛病,和学习好的同学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应象凌敏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努力刻苦的学习知识,不断的进取,打好基础,将来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下午去一家公司面试,经理也没有多说些什么,给我们播放《首席执行官》并让我们写一下观后感,然后就离开忙工作去了!先苦后甜,苦难是人生的大学。创业“是从苦日子里创造出来的”。今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公司教育我们吃苦耐劳的意义,这是工作能力的最基本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基准。

        久闻这是部反映创业题材的**,主要讲述了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今天终于可以感受它的震撼了!虽然当时简略写了一篇,但还是觉得不够表达我全部的心情,现再发表一下感想:

        看完《首席执行官》之后感触很深,一种创业的精神激励了我,一种坚强的意志鼓舞了我,一股拼搏的力量引导了我。一场真实的创业戏,给了我最强烈的震撼。

        德国人对青岛冰箱厂生产线引进的验收提前了,仅仅有一天的时间在一个烂摊子上作准备。那急需更换的破玻璃窗、那间盛着破烂的厂房怎能在一夜之间焕然一新呢?这群穷怕了的中国人惟恐海丝**因为投资环境差而改变注意,就只好中国专有的“夜不观色”来对付了。那桶慌乱中弄倒的涂料、那紧紧张张战战兢兢的几百张面孔的表情能骗过见识多广的海丝吗?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海丝的验收通过了。海丝验收了什么?是什么感动了海丝呢?从海丝踏进厂的第一步,面对的是几百余名工人的目光。她走过工厂的每一步,尾随的是几百名工人的脚步。海丝哪里是在验收厂房呀。分明是在验收这群人啊!分明是那穷则思变、谋求发展的精神感动了海丝,感动了一向高傲的德国人!

        有梦不怕高远,有梦就让它飞翔。如果过程是艰辛,充实而有富有激情的,那么结果并不重要。我们总会站在已走过路的顶端,走过的越多,站的也会越高远,景色也会越美,所以朝着理想向前,一直向前。

        **中拿起铁锤砸冰箱的一幕现在还记忆犹新,要知道一台冰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职工的全年工资,而且当时海尔也才刚刚起步,还有千万的账务未还,为了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当场将76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海尔人知道产品有了“质量意识”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承认,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期间,AE公司有意愿与海尔合作,在工作车间实地考查时遇到全厂工人在拆箱检查,一问原委,原来是因为一个工人粗心,在发配件时多发了一个螺丝帽,正是这一个螺丝帽,全车间员工却要花几个小时来查找。这体现了海尔员工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之后,AE公司虽然愿意提供所有的资金,但因为不支持海尔的品牌,只是将海尔作为其在中国的生厂工厂,面对这种的合作条件,海尔人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断然拒绝了。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海尔将失去自己的品牌,这又和海尔建工业园的目的相违背,同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尊严。海尔领导班子的品牌意思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时间,海尔在中国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在世界上却无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海尔毅然迈出了跨国的步伐。90年代末期,海尔首先在最难的法国打开了欧洲市场并取得了显着业绩。这时,海尔产品的质量已经超过了AE公司的产品质量。于是AE又来了,他们居然想以低廉的价格买断海尔的四条生产线。否则海尔将很难进入美国市场。海尔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建立美国工厂使其“本土化”,才成避免“反倾销”带来的损失。2000年,它成功在美国建立了海尔冰箱厂,不久又在纽约获得金奖。

        在工作上,绝对不能有顽固不化的思想,要敢于打破陈规有冒险精神。“别人能干出来,自己也可以干出来。”只要精神存在,生命的火焰将在所不惜。受这么一点苦算得了什么?这能算得了苦吗?

        记得凌敏这么一句话:“你到别的公司也许条件会更好,但你少了一分东西,那就是创业的激情和成就感。”的确,过程的艰辛会带给你一种难以言语的感觉,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动力。但少了这份感觉,纵使你一帆风顺,生活美满,你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你缺少的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所以在该拼搏的时候拼搏,才能在该享乐的时候享乐。记住你的目标,记住你的希望,努力奋斗,就会让梦飞翔。“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就不信没有解决不了的办法。”“只要知道路怎么走了,就不怕路远。”

        过程是坎坷的,艰辛的,你会遇到很多挫折,但你要知道:纵使上天给你关上所有的门,你仍会有一扇窗,那便是希望,坚持下去,你会从窗子中飞出,找到理想,只有从黑暗中走过,你才会懂得光明的可贵,只有从挫折中走过的人,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凌敏就是用他钢铁般的意志,从一次次失败中走出,最终成功。他对员工这样说“不要说可能,要说一定”。你必须相信你可以做到,你才会成功,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没有走不通的路?路都是人踏出来的,只要你去走,路就会“通”。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周末校学生会在干部培训的会上让我们观看了**《首席执行官》,真的感触很深。影片以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历经风雨,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团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此部**所产生的“余震”至今仍在震撼着我,它让我记住了那位为理想执著奋斗的 CEO,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极具创新的快速反应机制。

        影片中的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海尔美国公司的迈克先生对凌敏说在美国冷柜的销售很好,但传统冷柜较深,翻找东西不方便。他提议对冷柜的设计进行改良,从上面掀盖,下面能有个抽屉,以方便用户取物。就为了这样一个建议,海尔的设计人员加班加点,连夜生产了一台样机,并命名为“迈克冷柜”。翌日当迈克看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冷柜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说了一句话,我仍记忆犹新。他说:“17个小时之前我的一个念头,已经变成一个产品展现在我的眼前了,我简直难以相信,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神速的反应!”如今这款冷柜已经畅销美国市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与时俱进”,海尔人用创造性的工作,对海尔作风做了新的诠释。

        另一个片段是海尔产品第一次打入巴黎市场时,法国一著名连锁店的总裁需要海尔提供六种款式的样机,他问海尔女经理:“开发一种新产品,欧洲要两年左右,韩国、日本要一年,你们海尔要多久?”“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海尔给了他一个超值的惊喜,为他提供了25款风格各异的样机。虽然海尔在国际市场上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品牌,但它所具有的速度是别人无法比拟的!张瑞敏曾经说过:“在新的经济条件下,速度决定企业生死。哪个企业不打破常规,对此作出创新性反应,就必败无疑。市场不给你改错的机会,也不给你改错的时间。”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所以不论任何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和“激情创新”的工作理念,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做到高人一眼、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相信我们的成功指日可待!

        张瑞敏令人尊敬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个人拥有的理想与信念,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精神的感召力量,使海尔人无怨无悔地为着同一个目标而携手努力。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了快速反应、与时俱进、创新设计。海尔员工看在眼里,必定牢牢记住张瑞敏“快速创新”的工作理念,使自己由一个充满惰性和小农意识、在厂区随地大小便的小生产者变成了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产业工人。这是时代的进步!

        影片虽然以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为创作原本,但绝不是为某个人或某个企业树碑立传,而是着力于把影片渲染成为一部在经济时代对一个成功者成功脉络的理性探索!它让我们了解海尔“快速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是为了让我们更多地关注经济体制改革后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让我们从张瑞敏身上、从海尔身上学到那种为理想执着追求的品质!

为什么现在总听到华为和格力,小时候的海尔干什么去了?

       罗永浩,男,1972年出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今和龙市)。锤子科技创始人。曾先后创办过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学校,并著有《我的奋斗》一书。[1]

       罗永浩于2012年4月8日宣布做智能手机,2013年3月27日发布基于安卓(android)的深度定制操作系统,2013年5月以4.7亿人民币估值获得7000万风险投资。2014年5月20日,罗永浩正式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产品Smartisan T1。

       坚果是2015 IF工业设计金奖厂商旗下的一个针对千元机市场推出的品牌,且锤子科技已经在美国、日本建立分公司,与日本三大通讯运营商讨论年底在日本推出坚果手机及下一代旗舰机Smartisan T2。

       如果是做杂牌机能做成这样那也是杂牌机里的战斗机了。

       如果觉得回答满意,请采纳,谢谢,

       华为与格力都是国产品牌中的佼佼者,任正非与董明珠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家,甚至堪称企业家中的****。华为已经走向了全世界,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是华为手机,华为+荣耀品牌手机,销量已经是国内第一,全世界第二。格力的空调在国内是不可挑战的王者,销售量远远超了其他品牌。但是在趣评小时候,海尔这个品牌却是家喻户晓。特别是,海尔总裁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甚至频繁出现在教科书上面。现如今,关于海尔的消息越来越少。那么,海尔到哪里去了呢?第一,海尔依旧是一家巨头企业,甚至还在2018年与2019年入选《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第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海尔的知名度下滑,与海尔并不擅长互联网营销有关。

第一,海尔依旧是一家巨头企业,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海尔创立于1984年,最开始是一家小型的电冰箱厂。在张瑞敏成为海尔总裁之前,海尔差一点倒闭。正是因为张瑞敏非常重视产品质量,有了一口气砸掉76台不合格冰箱的举动,才让海尔一战成名,迅速抢占了国内电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趣评小时候,是从教科书上面学到的海尔砸冰箱的故事。那时候,海尔就是质量保证的代名词,也是风头正旺的民族品牌。

       现如今,海尔依旧是一家巨无霸企业,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海尔的冰箱、热水器、空调等等,依旧畅销全国。2018年与2019年,海尔都进入了《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不仅仅在国内,海尔的产品远销美国、欧洲,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200亿。可以说,尽管海尔这个品牌出现的次数远远少于华为与海尔,但却依旧是民族品牌中的骄傲,家电生产企业中的佼佼者!

第二,海尔并不擅长互联网营销。当然,与华为、小米、格力这些企业相比,海尔互联网影响的能力远远不如。华为已经是民族品牌中的佼佼者,任正非已经快要被网友当成?神?来崇拜。特别是,华为手机畅销全世界,让华为的知名度在普通人当中打响。格力有一位非常擅长影响的老板董明珠,一个董明珠代言自家的产品,顶的上请10个明星代言。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的营销明显比不上华为与格力。相比之下,海尔总裁张瑞敏更加低调,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特别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人恐怕都以为海尔已经倒闭。殊不知,海尔依旧是世界500强企业!

张瑞敏

欢迎大家讨论,你认为格力与海尔哪一家的产品质量更好?

       好了,今天关于“砸冰箱的是哪个人”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砸冰箱的是哪个人”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